三国志战略版礼包

新闻动态

《手臂录》里古代枪法的不传之秘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24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图片

2025大吉

NEW YEAR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
图片

关注武宗

天下武功

图片

图片

武派经 通文武理略·成一代宗擘

图片

图片
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 

《手臂录》成书于明代,作者吴殳。作为一部深入探讨古代枪法及兵器运用的经典著作,它不仅详述了枪法的精妙技巧,还涉及军事战略、兵器原理等知识,对研究古代武术和军事文化意义重大。在冷兵器主导战争胜负与个人生死的时代,《手臂录》的诞生为人们传授了实用且高深的武艺,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兵器与武术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。

兵器认知与枪法流派战争中,运用策略扰乱敌方的指挥体系(如南唐的旗鼓)是军事行动的基础,而孙武子提出的虚实之法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。相比之下,击刺之术虽然重要,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然而,这看似不起眼的击刺,却是亲临战场的必备技能。若连基本的击刺都不会,就无法判断将士的勇怯,更难以施行有效的赏罚。士兵缺乏敬畏之心,战争又怎能取胜?更何况,当时许多教导士兵的教师被花拳绣腿、虚假招式所迷惑,这无疑误导了士兵。吴殳虽自谦没资格谈论这些,但他壮年时广泛收集各种枪法资料,将其汇总成编,目的是分辨其中的正邪、深浅,以便留给子孙后代参考。吴殳收集到的枪法流派众多,其中石家枪的代表人物是敬严;峨嵋枪由程真如传承;杨家枪、沙家枪、马家枪的创始人已难以考证;少林枪,吴殳学到的是洪转的枪法;汊口枪则是程冲斗所传,程冲斗还著有《耕余剩技》《少林阐宗》《长枪法选》等书流传于世。这七家枪法的技法得以保存。此外,像金家枪、拒马枪、大宁笔枪等十多家,仅留下名字,却无传承者,相关书籍也已失传,无从考证。这或许是因为这些枪法技术不够精湛,虽一时有些名气,但难以长久流传。在这七家枪法中,程真如一派传承有序,从入门到学成皆由一位师父教导,技法纯粹。敬严则不同,他早年遍访各家,近四十岁时才遇到程真如,随后重新从基础功夫练起,最终回归正道。到了晚年,他将棍棒刀牌的技法融入枪法,把繁杂的技法化为纯粹的枪法。这两位师父虽经历不同,但枪法精髓一致。沙家竿子又长又软,自成一派。杨家枪的兵器长度适中,使用时能兼顾长短兵器的技法,且这三家都不掺杂棍法。马家枪以杨家枪为基础,融入棍法。少林枪则完全将棍法当作枪法使用,所以马家枪去掉棍法后仍能看出是枪,而少林枪去掉棍法就失去了其独特性。不过,少林枪讲究刚柔相济,不会单纯靠蛮力压制对手。程冲斗只学了少林的技法,却舍去了柔的部分,只剩下刚猛,犹如牛打架般。在当时,程冲斗的枪法在江南地区流传最广。连少林枪法都不太靠谱,更别说比它更高深的枪法了。总体而言,峨嵋枪法既精妙又高深,不是那些血气方刚之人短时间内就能学会的。沙家、杨家枪法专为战阵设计;马家、少林、程冲斗的枪法在战阵中也能发挥致胜作用,只是不适合江湖卖艺之人。就像钟繇、王羲之写字,直接接触纸张写出字的是笔尖,但毛笔的毛、笔杆等部件都是为了让笔尖能写出好字而存在的。善于统领将领的君主,靠士兵奋勇杀敌取得战功,其中击刺之术是关键,但旗鼓、队伍编排、虚实策略等都是为了辅助击刺发挥作用。听到有人轻视击刺之术,若像武乡的谢艾、韦叡这样的人说的,吴殳会心服口服,他还引用曹丕《典论》中的话,将这本书命名为《手臂录》。该书成于戊午年八月,由沧尘子吴殳修龄撰写。枪王之说俗话说:“枪为诸器之王。”这是因为其他兵器在面对枪时往往处于劣势。例如,降枪势可破棍法,左右插花势能破解盾牌和镋,对打法可破剑、叉、铲、双刀、短刀,勾扑法能破鞭、锏,虚串法可破大刀、戟。人们之所以对其他兵器着迷,只是因为没见过真正厉害的枪法。一旦见识到真枪的威力,就会觉得其他兵器如同儿戏。有人认为近身血战时短兵器更有利,可敌人在二丈之内,不就是近身血战了吗?真正的枪手每一招都能杀敌,敌人根本无法靠近到一丈之内,短兵器又有何用?只有在劫营、巷战的时候,才适合用刀、鞭、棒这些兵器。至于弓弩、鸟铳的发射,必须在二十步之外,盾牌可以防御,大炮又很难精准命中,这些更多要看运气。虽然弓弩、鸟铳的射程比枪长,但并不值得畏惧。枪法圆机说“机”就像弩机,隐藏起来等待时机发动,枪法亦是如此。收招是为了出招,这是隐藏的机;出招后要收招,同样是隐藏的机;前进时想着后退,是机;后退时想着前进,也是机;向左是为了向右,是机;向右是为了向左,还是机;向上是为了向下,是机;向下是为了向上,同样是机。而其中最玄妙、灵动、隐秘难见,能让枪法发挥神奇作用的,就在于“圆”。枪法达到圆的境界,上下左右都能防护周全。身前三尺的范围,就像有一面圆形盾牌保护着,根本不用担心别人能伤到自己。不仅如此,出招能圆,就能在双方对枪时获胜;收招能圆,就能挽救败势。大封大劈这种招式,没有隐藏的机,各种巧妙的用法都失去了,就像禅门里说的“死句不能活人”。唉!这哪里是几个月的功夫,那些血气方刚的人就能领悟到的呢?从身法角度来看,上平朝天、压卵护膝的招式,机隐藏在上,实际作用在下;铁牛地蛇的招式,机隐藏在下,实际作用在上;跨剑骑龙伏虎的招式,机隐藏在右,实际作用在左;边拦琵琶的招式,机隐藏在左,实际作用在右;摆尾拖刀的招式,机隐藏在退,实际作用在进;献爪的招式,实际作用在进,机隐藏在退。从手法角度来说,下平藏月儿侧腾蛇枪等技法,会让中平枪畏惧;中平藏蜻蜓点水等技法,会让下平枪畏惧;藏仙人指路等技法,会让铁牛拨草等招式畏惧;上平藏磨旗等技法,可以克制中平枪;滴水藏海马等技法,可以克制中平枪和下平枪。古代把中平枪视为枪中王者,因为各种招式都从中平枪衍生而来,但不是那种守株待兔式的中平枪就能称王。身法和手法的变化无穷无尽,彼此相互克制,没有尽头。只要以熟练克制生疏、以正统克制邪门,并且都以圆机作为根本。聪明敏锐的人,若能深入思考并有所领悟,就相当于得到了敬岩、真如的亲身传授。一圈分形入用说以猪为例,把它分割开来,就有肩、髀、脂、蹄、脊、脾等不同部位,各自有不同用途。若只用猪的某一个部位,而不进行分割,那就像只有在祭祀时用整头猪的礼仪,而日常的宴饮菜肴就都无法制作了,这怎能叫完整的礼仪呢?枪法也是如此。总体来看,枪法的运用就像一个圆圈,把这个圆圈剖析开来分别运用,或左或右,或上或下,或斜或正,或单或复,或取多份,或取少份,或取半份,用这些不同的部分来施展各种巧妙的枪法,这样枪法之道才算完备。所以练习枪法的人,要在这个圆圈上花长时间刻苦练习,练得越熟越好,越精越妙,对于分形的技法,就能一看便知,全部掌握。人吃一口食物,五官和四肢都能受益,道理是一样的。分形的技法很难用文字表述清楚,所以在旁边绘制了《枪法元神空中鸟迹图》。《枪法元神空中鸟迹图》里有重轮形,缠枪等招式都呈现这种形状;上偃月形,是用枪的上半部分;下偃月形,是用枪的下半部分;左偃月形,是用枪的左半部分;右偃月形,是用枪的右半部分;织月形有六种,是各种轻巧用法的精妙体现;几望形,也是用圆圈的右半部分,但更加深入。这七幅图不是从师父那里学来的,是吴殳偶然看到屋顶瓦片的仰覆形状,思考领悟出来的。知道了这些,就明白枪的万变都离不开圆圈。圆圈的运用,让枪从下往上的动作,还能回到自上而下;自上而下的动作,能回到自下而上;从左往右的动作,能回到自右而左;从右往左的动作,能回到自左而右。就像在万仞高山上转动圆石,防守和进攻都随心所欲。棍以劈打为主要用法,一直向下,没有返回向上的变化,不能进行扎刺,所以不是真正的枪法。石家枪法源流述敬岩年少时,向本县县令耿橘学习双刀法,起初不太听教导,被耿橘用靴尖踢了无数次。后来他出征塞外,与敌人作战时,就用双刀上阵。他的枪棍之法是从少林僧人洪记那里学来的,当时他还觉得自己学有所成。三十七岁那年,他和洪记在真定巡抚韩晶宇的官署中见到了刘德长。洪记和刘德长比试技艺,结果洪记手中的兵器被刘德长拨掉了,于是他们心中十分佩服,向刘德长行百拜大礼,请求受教。刘德长说:“你们二人基础功夫不扎实,表面的招式看似厉害,实则根基不稳。你们应当静下心来,不要去学那些破解之法,也不要和人随意比试,花两年时间在基础功夫上狠下苦功,之后才可以学习我的技法。从今天起,我们先告别,到时候再相见。”于是敬岩和洪记按照刘德长说的,苦练基础功夫,足足两年后,再次去见刘德长。刘德长测试后,发现他们基础扎实,很高兴地说:“我教你们的枪法已经完成了,没什么更多可教的了。你们之前学的东西,虽然博采众家,但不知道基础的重要性,也没有在基础上花功夫,所以遇到我才会失败。现在你们根基扎实了,以前学的那些技法也都能融入我的枪法,还需要我教什么呢?”又让他们和以前水平相当的人比试,结果他们都能轻易拨掉对方手中的兵器。吴殳二十年如一日地练习刘德长传授的枪法,到后来,刀牌的技法都能融入枪法之中,更何况棍法。吴殳因此有两年时间,不再刻意区分棍法和枪法的界限。洪记在崇祯年间带兵攻打流贼,在某地大破贼军。追击逃贼时,遇到新的贼军,援兵又没到,但他始终不肯后退。贼军越来越多,他奋力战斗,最终战死,也算是没有辜负所学的枪法。刘德长最初也是从少林学艺,但他觉得自己技艺还不够精湛,于是又游历天下,最终有所收获。吴殳认为刘德长既然游历天下,那肯定在峨嵋山学过枪法。不然,他的枪法怎么会和普师所传的枪法如此契合,就像水融入水中一样呢?石师使用偃月刀时,开枪用刀尖弯曲的地方,用枪法中的封闭之法来施展。又有人问:“盾牌和枪的距离较远,怎么能把盾牌的技法融入枪法呢?”石师说:“我身前三尺的枪圈子里,连苍蝇蚊子都飞不进去,这不就像一面圆形盾牌吗?”枪根说一般人只注重使用枪头,却对枪根毫不留意,这就是技艺虚浮的原因。枪的根、腰、胸、头这四个部分,就像树的根、干、枝、叶,舍弃根本而去追求末梢,显然是不行的。敬岩的枪法,用自己的枪根来控制枪头,再用枪头去克制对方的枪根,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这个道理。所谓用自己的枪根控制枪头,是因为枪头在远处,若没有东西控制它,就像不听指挥的将领,无法为自己所用。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控制它,控制的方法有两种:一种是从兵器本身控制,一种是从招式上控制。从兵器本身控制,就是让枪根重而大,枪头轻而细,枪身坚硬如铁,这样运用起来就像弹丸脱手一样灵活。从招式上控制,比如枪头在上,枪根就在下;枪头在左,枪根就在右,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。但枪头在中间,枪根在下,其中的道理就比较微妙了。对方来枪是中平之势,变化繁多,我方破解时,一定要让枪根略低,让枪身的侧面贴着对方枪身的侧面,然后用枪头直接压在对方的前手上,这样对方就无法变换招式了。这是敬岩和真如的心血总结。杨家枪和沙家枪又长又软,没办法压对方的枪头,从兵器本身控制这一点就做不到,那么从招式上控制也就没有基础了。所以这两家的枪法显得粗浮,不值得深入研究。所谓用自己的枪头克制对方的枪根,是指使用自己的枪,就像种树,以根为本,以叶为末;破解对方的枪,就像砍树,只砍枝叶,费力却没效果,一旦砍到树根,树就会立刻倒下。一般人的枪法,戳刺时用直力,格挡时用横力,横力和直力分开,不能融合,所以枪法显得破碎、不流畅,无法做到圆通。敬岩和真如却不是这样,他们戳中有格,格中有戳,直力中能包含横力,横力中也能包含直力。他们使用枪尖,就像有钩子一样,能把对方手中的兵器从掌中挖走。技艺达到这种程度,简直像鬼神一样令人惊叹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